眼鏡市場更明亮 廣東3月起賣眼鏡要有準生證 (2005-01-24)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南方
瀏覽:1695
今年3月開始,廣東省正式實施眼鏡許可證制度,無證眼鏡店將被清出市場。列入許可證管理的眼鏡產品包括:眼鏡鏡片、眼鏡架、太陽鏡、驗配眼鏡及其他眼鏡產品。
經營、生產的眼鏡產品質量要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以及企業明示的標準,店內必須保證有5米以上的驗光場所等。以后,市民再配眼鏡,一定先看看眼鏡店有沒有證。
市場現狀:
珠海市眼鏡不合格的占兩成多
據市質監局的專家王靜介紹,市質監局為規范珠海市眼鏡店配制行為,促進提高眼鏡店驗光配鏡的質量,讓消費者能夠配到健康安全的眼鏡,加大了對眼鏡店產品質量監督力度,在2004年11月中旬抽查了全市85家眼鏡店327副眼鏡產品,經檢驗,245副合格,82副不合格。市質監召集眼鏡店負責人開會,通報抽查情況,分析產品不合格原因,責令產品不合格的眼鏡店限期整改,要求全市眼鏡店繼續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眼鏡產品質量。
抽查的眼鏡產品包括鏡片、太陽鏡、配制眼鏡、老視鏡四種,其中太陽鏡和配制眼鏡均是首次抽查。抽查結果,鏡片抽127副,合格率83%,比2003年提高30%;太陽鏡抽109副,合格率68%,不合格的項目主要是透視比、色坐標;配制眼鏡抽67副,合格率89%,存在問題主要是透射比、配制的軸位、瞳距不合格;老視鏡抽27副,合格率25%,與2003年相比提高不多,主要問題也是透射不合格。另外,珠海市大多連鎖經營的眼鏡店的驗光師、定配工、營業員,已經過勞動、質監部門的專業技能培訓,并通過了技能鑒定,獲得了資格證書。
業內人士:
秘密“見光”有人喜有人憂
今年正式實施的眼鏡許可證制度,將使眼鏡行業的暴利行為面臨破局。根據規定,眼鏡生產廠家的全部資料必須標在許可證上,這是眼鏡企業最不愿意看到的。因為目前國內不少定牌產品,包括有廠家、批發商、零售商的定牌產品,都不是交給一間工廠生產,而是分別在若干間工廠進行定造,如果一旦標明生產商的全部資料,商家的利潤空間將大大縮水。
眼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無疑將商家產品來源的商業秘密全部“詔告”天下,使得路人皆知。許多眼鏡店(包括一些比較知名的大型連鎖眼鏡店)對這一制度表示“擔憂”,他們認為這將徹底暴露企業商業秘密,尤其委托加工的品牌,將面臨生存之憂。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許可證制度持認同的態度。因為眼鏡行業一直是暴利行業,許可證制度將貼牌企業的暴利秘密公布于眾,有利于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消除行業暴利,淘汰一批眼鏡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品牌。特別是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時代,將眼鏡許可證納入嚴格的市場準入監管范圍,從而能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這樣對于一貫關注品質的企業而言,關注的是企業品牌全方位的競爭,而不僅僅是價格的競爭,許可證制度的實施提高了行業準入的門檻,把不規范的小眼鏡店清出眼鏡驗配市場,有效改變目前的混亂現象。
市民視角:
眼鏡“商業秘密”永遠不懂
如今的眼鏡樣式不斷推陳出新,材料越來越先進,價格從幾十元、幾百元到上千元,甚至動輒萬元不一而足。讓消費者摸不透它的“真實價值”。在眼鏡界流行這樣的順口溜:“貨價20元的鏡架賣給你200元是講人情,賣你300元是對你客氣,賣你400元是理所當然”。
記者經常看到不少眼鏡店打出各種優惠廣告,諸如“買鏡片送鏡架,學生、老人、教師配鏡三折優惠”等,這些“優惠”吸引了若干消費者的眼球,自以為撿了天大的便宜,享受了很大的折扣,卻永遠不知道“優惠”背后的底線。眼鏡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讓市民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從調查結果看,去專業醫院驗光,去品牌眼鏡店配鏡是多數市民的不二選擇。
為此,眼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對廣大市民是個利好的消息,使市民能從商家提供的服務中,享有知情權,對價格和質量有清晰的了解,進行理性消費,并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享受真正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