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C”標志 構建計量誠信體系 (2005-03-15)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程紅
瀏覽:1683
淄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3月8日召開全市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工作會議,會上對在2004年度通過定量包裝商品計量保證能力評價獲得“C”標志的企業頒發了認證證書。目前全省通過“C”標志企業共10家,我市有4家。
為提高我國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管理整體水平,保護消費者與生產者利益,促進我國計量工作與國際通行做法相接軌,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2001年國家局頒發了《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定》和《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范及《定量包裝商品計量保證能力合格標志圖形使用規定》,即對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實施“C”標志管理。
所謂“C”(China的第一個字母)標志管理,實際是對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狀況的一種新型的監督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對生產定量包裝商品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愿采納這種管理方式的企業,只有當其計量保證能力達到《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范》的要求,其生產的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的要求,并經政府計量主管部門考核合格才會允許生產企業在其生產的定量包裝商品的包裝上使用“C”標志。
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早在1975年就建議成員國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管理。但是,鑒于當時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定量包裝商品尚未在我國市場占有主導地位。因此,我國1985年頒布的《計量法》的調整范圍主要側重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沒有涉及商品量的計量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近年來,深受百姓歡迎的定量包裝商品已逐漸成為我國零售商品銷售的主要形式。由此引發的商品量計量糾紛也逐漸增多。目前,我國的定量包裝商品種類繁多,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參差不齊。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缺斤短兩現象也時有發生,老百姓對此反映比較強烈。盡管近年來,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通過制定和完善部門規章,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監督管理,但形勢仍不容樂觀。為了從源頭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監督管理,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定》和《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范》,決定在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自愿的基礎上,開展計量保證能力評價工作,在源頭上規范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保證商品的凈含量不會短斤缺兩,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并推行定量包裝商品“C”標志管理制度,以此全面提高我國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的計量管理水平。這也就是我們要推行“C”標志管理制度的目的所在。
對定量包裝商品實施標志管理,不是我國的發明創造。歐盟早在數年前就已開始推行這一制度。目前,歐共體成員國生產的定量包裝商品的包裝上幾乎都有一個“e”標志(“Europe”的第一個字母)。“e”標志的主要作用,一是表明該商品生產企業的計量保證能力以及該商品的凈含量符合歐盟指令的規定;二是表明該商品在歐盟各成員國市場上可以自由流通,并免于重復檢查。據了解,歐盟推行定量包裝商品“e”標志管理完全堅持企業自愿。但是,一旦企業自愿選擇了這種管理方式,那就必須按照歐盟指令規定去做,達不到要求的,不允許使用“e”標志。近年來,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為了協調成員國之間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管理,正在研究在成員國之間推行國際數量標志(IQ標志)認證體系,該體系規定,對具有質量保證體系和經過審批的實驗室的定量包裝企業,可以自愿采納該體系,并需經國家主管部門對定量包裝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計量保證能力和生產情況進行審核和監督。審核合格者可在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備案,并可獲得凈含量合格證,其包裝商品可在成員國間自由流通。雖然“IQ”標志制度尚未建立,但這畢竟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計量的全球化。
對定量包裝商品實施“C”標志管理,在我國應該是一種全新的監督管理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種“三維”的立體式監督。首先是企業的自我監督,因為第一環節就是企業的先行自我評價;其次是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即在企業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政府部門組織必要的核查;最后是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監督。“C”標志的主要作用是:一是表明生產該商品的企業,其計量保證能力達到了國家《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范》的要求;二是該商品的凈含量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的規定;三是帶“C”標志的定量包裝商品在各省際間可以自由流通,免于重復檢查。
《國家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定》規定,國家局負責全國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并適時發布可開展評價的定量包裝商品目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工作實施檢查對符合要求的企業予以備案,頒發證書,并向社會公布。市局質監部門,負責受理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的申請,并對申請企業的計量保證能力實施預審,預審合格將材料報省局實施檢查。因此,企業如果自愿申請開展這一工作,應到企業所在地市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辦理。
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大致分為三個環節:一是企業按照《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范》先行自我評價,達到要求的企業,以自我聲明的方式向所在地市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計量保證能力評價;二是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根據企業自我評價情況,組織實施必要核查,經核查符合要求的企業,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全國統一的《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合格證書》,并允許企業在其生產的定量包裝商品上使用全國統一的計量保證能力合格標志“C”;三是市場監督。經市場監督檢查或消費者舉報不符合本規定要求的企業和商品,國家局將責令頒發證書和合格標志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予以糾正。
廣大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要從維護消費者切身利益出發,從維護自身形象出發,完善計量管理體系,通過定量包裝商品計量保證能力評價,取得“C”標志。各級計量管理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向全社會積極宣傳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管理法律法規,幫助企業完善各項計量管理制度,為構建計量誠信體系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