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門峽庫區水環境監測中心順利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復查評審 (2005-08-1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儀器信息網
瀏覽:1442
2005年6月26~28日,以馮惠華為評審組長的國家計量認證水利評審組會同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共5位國家計量認證評審員,按照《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準則(試行)》和《水利質量檢測機構計量認證評審準則》(SL309-2004)的要求,對“黃河三門峽庫區水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進行了國家計量認證復查現場評審。評審組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通過全面、認真地檢查考核,認為“中心”各項工作達到計量認證評審準則的要求,同意通過計量認證復查現場評審。
黃委水文局谷源澤副局長、水資源保護局計財處宋麗慧副處長、水文局測驗處柴成果副處長、黃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渠康副主任親臨此次計量認證復查評審工作。谷源澤副局長在首次會議上對黃河水質監測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并向各位評審專家介紹了“中心“的特點、該河段的水質狀況及污染情況。宋麗慧副處長從黃河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方面對水質監測能力提出了要求。“中心”主任王海明向評審組介紹了“中心”的計量認證準備情況。
黃河三門峽庫區水環境監測中心是水利部首批通過國家計量認證評審的檢測機構之一,于1994年通過國家計量認證首次認證評審,取得國家計量認證合格證書。該中心隸屬于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肩負著黃河龍門至三門峽壩下區間全長240多公里干流和汾河、渭河、涑水河、雙橋河等入黃支流、陜、晉、豫三省交界斷面及轄區內入黃排污口、黃河水量調度等多項水質監測任務。近年來,在黃委水文局和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關懷支持下,該中心的能力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2005年1~4月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下達了專項經費,對“中心”70年代建造的實驗樓進行了裝修,重點改造了水路、電路及氣路,極大地改善了實驗室環境條件。目前,該中心擁有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電子天平及常用分析儀器等共計50余臺套。能開展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含天然礦泉水和純凈水)、農田灌溉水、漁業用水、廢污水、底泥質與土壤、農作物等八類55個參數的檢測工作。
評審組在評審期間,通過聽、看、查、問及座談考核等形式,對“中心”的質量體系與檢測工作按照新《評審準則》要求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評審。聽取了“中心”1999年復查評審五年來的工作匯報;重點審查了“中心”修改編制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2001年11月監督評審后所提出的整改意見的整改情況;現場檢查了“中心”質量體系的運行情況;檢查了實驗室設施和儀器設備;調閱了近年來計量儀器設備的檢定證書、64份檢測報告、職工培訓記錄、藥品管理記錄、技術資料記錄等檔案資料,并按評審程序組織進行了檢測人員理論考試、現場操作考核和主要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的座談考核。
通過復查評審,評審組對“中心”所做出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黃河三門峽庫區水環境監測中心能獨立承擔第三方公正檢驗,質量體系運行正常,人員、儀器設備和檢測工作等方面均能滿足所申請范圍的測試能力要求,能保證所申請認證項目的檢測質量;該“中心”具備按《水質試驗分析方法》(GB/T13192~13200-1991)、《水質分析方法》(SL78~89-1994)、《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1985)等標準開展地表水、地下水、廢污水等8大類55個參數檢測的能力。
同時評審組也提出了今后需要改進的意見,為黃河三門峽庫區水環境監測中心質量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
王海明主任表示:將借計量認證這一契機,全面提高檢測質量和水平,為黃河水資源保護與管理以及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更加科學可靠的依據。同時,對專家提出的整改意見將高度重視,并認真按整改要求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逐項制定整改方案。下一步,要按照整改要求認真地修改完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按照手冊規范開展各項監測工作;通過落實整改,使黃河三門峽庫區水環境監測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整體水平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