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過日子 “斤斤計較”(2005-11-17)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251
2005年1月13日,農歷臘月初四。
中午,深冬中的太原還披著厚厚的寒意。在高檔酒店海世界海鮮餐飲有限公司大廳內,營業員像往常一樣履行著自己的職責。這時,有5名顧客走進了大廳,甫一坐定,他們就點了一份價格為776元/公斤的皇帝蚧2.45公斤和價格為556元/公斤的澳龍蝦1公斤。正當服務員拿著稱好的海鮮準備送交這5位顧客過目時,突然看見一群人直奔酒店海鮮稱量處而去,手里還拿著各種計量工具,后面還跟著一群記者。
原來這是太原市質量技監局對全市餐飲行業實施的一次計量檢查專項行動,開始的5名顧客也是由記者和投訴人假扮的。在這次現場檢查行動中,執法人員對大廳內8臺電子秤現場檢測,共有3臺秤不合格,存在計量負偏差現象。剛剛稱重為2.45公斤的皇帝蚧用標準的計量器具檢測,顯示重量為1.95公斤;酒店稱重為1公斤的澳龍蝦,經執法人員檢測,實重為0.83公斤。消費者僅僅點了兩種海鮮就多花了482.52元冤枉錢。
“我們總共對太原市20余家高中檔酒店、餐館的海鮮品進行了計量執法檢查,結果表明海鮮品缺斤短兩問題普遍存在。”太原市質量技監局一位負責人說,“從檢查情況看,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三種方式:一是偷偷使用明令禁止在海鮮稱重上使用的精度較低的彈簧度盤秤。二是通過人為調整電子秤的準確度,使秤出現負偏差,利用不準確計量器具克扣海鮮分量。三是計量器具準確,但服務人員人為虛報海鮮稱量。”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直接和計量工具打交道的就是集貿市場里的秤了。多年來,集貿市場計量問題一直是消費者反映的熱點和難點,特別是在近兩年太原市創優發展環境,開展行風“評議”活動中,質量技監部門在行風熱線中接到消費者關于集貿市場計量問題的投訴占到了全部投訴問題的60%。太原市質量技監局的“計量風暴”從這個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緊密、利益最相關的地方開始刮起。
太原市質量技監局首先對全市集貿市場的計量器具來了一個大的摸底調查,對它們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充分調研。結果發現:各集貿市場在大量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分度值為50g的10公斤彈簧度盤秤;集貿市場部分經營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故意偽造計量數據;計量器具受檢率低,執法力度有限;集貿市場主辦者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重收費,輕管理;只收費,不管理現象,而且存在計量器具的管理屬于質量技監部門和主辦者無關的認識誤區。造成對市場內計量器具從配備檢定到規范使用的行為放任自流,沒有建立持續的日常監督管理機制。
獲取了第一手的調查信息以后,太原市質量技監局一邊研究情況,商量對策,一邊將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做了匯報,提出解決方案。市質量技監局決定從源頭入手,與集貿市場主辦者簽訂《集貿市場價格計量監督管理責任書》,變過去管理對象為經營者上移到集市主辦者,將“誰經營,誰負責”深化為“誰主辦,誰負責”。責任書要求集市主辦者對集市使用的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登記造冊,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并配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其指定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做好強制檢定工作。國家明令淘汰的木桿秤計量器具禁止使用;國家限制使用的10kg彈簧度盤秤計量器具,在簽訂責任書之日起3個月內更換50%,6個月內更換75%,12個月內更換100%;未申請檢定、超過檢定周期或者經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不得使用。
“去年,我們還和市物價局聯合,由政府出資聯合免費為全市50家規模較大的集貿市場配備了100臺公平秤,要求集貿市場固定擺放公平秤場所,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管理公平秤。”太原市質量技監局一位負責人說,“今年我們又選50家大的集貿市場,配備100臺公平秤。”
據了解,太原市質量技監局刮起的這場“計量風暴”,還涉及到電信、路燈、煤氣、水電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多個領域。“我們不怕有人說我們摳門,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讓太原市老百姓過日子時,消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們響亮的回答道出心中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