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德國政府宣布通過保護氣候方案第二部分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全球變暖現象。法案的公布時間剛好選擇在法國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兩周之前,這也反映出德國政府對于能源和氣候問題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
德國的這份法案的目標是,到2020年之前減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德國已經減少了其20.4%的排放量,前東德地區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對這個成績的取得貢獻最多。6月初,德國議會通過一項新的決議,制定了對可再生能源和中央電站進行節能改造的具體措施,計劃改造后,德國的中央電站將大幅提高輸電能力和供熱能效。
另一項通過的系列法案則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關。新的輸電網將輸送更多的新型風能電力。重型運載車輛也將規定更高的限制排放標準,超過排放標準的將執行嚴格的罰款和準入制度。此外,德國政府希望通過加強建筑業中的節能措施和推廣智能電表的安裝來節約電能損耗,為了鼓勵普通國民自覺采取節能措施,居民繳納采暖費用中的個人比例將由目前的50%上調到70%。
德國環境部長西格瑪?加布里埃爾對政府通過更加強硬的能源和氣候法案感到欣慰。他認為,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雄心勃勃的能源和氣候計劃。然而必須承認,雖然魄力很大,但德國政府推出的兩個系列法案并沒有超出人們的先前預期。
首先,汽車印花稅的改革被推遲到了2010年以后。德國政府原本希望通過提高這項稅收,以增加高污染交通工具繳稅額度的方式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此外,被認為可以更加靈活控制能耗的智能電表,也不會被要求在所有的新建住宅區內安裝;最初討論過的對個人安裝取暖設施征收懲罰性稅費的提議也被取消。
總而言之,即便是德國政府專業機構的最樂觀分析,最新一攬子節能法案的推出也很難達到減排40%的目標,相關措施至多只能減少35%的溫室氣體排放額度,而綠色和平組織更是將其預期調低至30%。德國環境部專家組強調,即便采取了新的節能措施,40%的減排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要達到確定的目標,就必須提高德國的潛在創新能力,開發出更多清潔有效的節能技術。
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宣稱,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其2007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時的主要應對問題之一,并在去年德國海利根達姆G8峰會中將之作為重要議題。但是隨著2009年德國議會選舉的臨近和不斷上漲的國際能源價格,德國政府顯然已經調低了自己通過調整政策達成減排的預期,轉而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與技術支持。
而在6月1日舉行的德法部長級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曾呼吁,降低德國在歐洲減排指標中的份額,以更好地維護德國大量制造型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