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院迎來數字時代 (2005-04-13)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羊城晚報
瀏覽:1129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信息技術”(IT)無疑是曝光率最高、最出風頭的一個詞匯。從電子商務、無紙化辦公,到各種數字媒體播放器,信息技術可謂無孔不入。就連一向在其面前最為“矜持”的醫院也逐漸敞開懷抱,迎接信息技術帶來的“數字革命”。
“數字武器”五花八門
美國新澤西州哈肯薩克大學醫學中心的彼得?格羅斯行醫已有40載,現在已經是該醫院的內科主任。一向對自己醫術頗為自信的格羅斯卻在不久前對一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進行診治時險些釀成大錯,好在醫院引進了在線醫藥查詢和處方系統,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當時,格羅斯為該患者開了些抗艾滋病藥物,并通過電腦輸入醫院運行僅僅兩年的電子處方系統。然而幾分鐘之后,系統回饋給他的竟是一條警告:該藥物有可能與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抗抑郁藥物發生危險性的相互作用。對格羅斯來說,“這完全出乎意料”。他立刻通過電話對這一問題進行核實,并最終要求患者的心理醫生減少其抗抑郁藥物的處方劑量。
如果醫生仍然延續過去使用的書面處方,而沒有電子處方系統提供警示,結果也許不堪設想。不過,哈肯薩克醫院斥巨資引進的數字系統遠不僅于此,各種五花八門的“數字武器”足以讓你眼花繚亂。3月28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就讓我們領略到了“數字醫院”的神奇。
在哈肯薩克醫院,你會不時看到一個真人大小的機器人游走在病房之間。它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掛著聽診器,乍一看還真有幾分醫生模樣,只是頭變成了顯示器,頭上還伸出兩只觸角。據介紹,這位是醫院里著名的“朗德先生”,常常作為醫生的替身出現。醫生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網絡和操縱桿對“朗德先生”實施遠程遙控,替自己出席會議或巡視病房。別看只是替身,醫生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它了。有一次,一場暴風雪把加思?巴蘭坦醫生困在了距離醫院82英里的家中,于是“朗德先生”便派上了用場。在病房里,巴蘭坦醫生的頭像出現在了“朗德先生”頭部的顯示器上,他可以像往常一樣與病人進行“面對面”的雙向交流。
除此之外,哈肯薩克醫院還在病房里配備了37英寸平面等離子電視和鍵盤等設備。病人不僅可以收看按次計費的電影,還可以上網搜索與自己病情相關的信息。同時,醫院還建立了內部局域網,用于儲存X射線、CT、核磁共振等各種醫學圖像,醫生可以隨時登錄該網站對某些醫學圖像進行檢索和分析。
自1998年以來,哈肯薩克醫院的信息技術投資累計達7200萬美元,為建設“數字醫院”可謂不遺余力。該醫院的投資已初見成效。在過去四年中,醫院收治患者死亡率下降了16%,護理質量和醫療效率都有明顯提高,成功躋身于全美最佳醫院之列。院長約翰?弗格森說:“我們如果不在技術上領先,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家頂級醫院。”
患者醫院實現雙贏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之風席卷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并帶來巨大恩惠的時候,對技術投資頗為吝嗇的美國醫院卻獨自躲進了避風港。其結果是,在國民經濟出現強勁增長的十年中,美國醫院的醫療效率總體上卻呈現下降趨勢。
醫療保健業約占美國國民經濟總量的15%左右,年產值高達1.7萬億美元。因此,醫療服務效率的任何一點提高都可能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錯失十年發展良機之后,美國各大醫院紛紛為打造“數字醫院”慷慨投資。據多倫費斯特研究機構預計,明年美國醫院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總投資將達到305億美元,明顯高于2004年的258億美元。
建設“數字醫院”無論對患者還是醫院都是利大于弊。對患者而言,信息技術有時可以成為救命稻草。據美國全國醫藥科學研究院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每年因醫療事故導致的患者死亡人數多達9.8萬人,其中僅因醫生未能考慮到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開錯處方,就導致每年約7000人付出性命。而有證據顯示,這些醫療事故可以通過引進適當的信息技術而得到明顯改善。據統計,引進電子處方系統的醫院,其處方錯誤率最多可下降80%左右。
對醫院而言,實現醫院數字化最大的好處莫過于降低成本。布什總統欽定負責政府醫療信息技術計劃的戴維?布雷勒醫生預計,到2014年,信息技術投資將為醫院節約運營成本達140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醫療總支出的6%左右。此外,醫院走數字化之路的另一個主要動力是政府和私人保險公司采取的“按質付費”策略,即根據醫院提供醫療服務質量的高低進行付費。具體操作方法大致是:以心臟搭橋手術為例,政府或保險公司事先為醫院實施心臟搭橋手術設定了一個固定的基本費用,如果該醫院在這類手術中獲得較高評分,則可以在基本費用之外得到1%至4%不等的額外獎勵。而要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增加信息技術投資,實現醫院的網絡化、數字化管理。
數字之路阻力重重
既然“數字醫院”具有如此多的優勢,為何很多醫院在面臨數字化“轉型”問題時總是躑躅不前呢?
首先,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而這讓許多醫院感到吃不消。盡管醫院也可以通過發行債券來籌措資金,但一般來講只有在修建新樓等大型項目中,醫院才愿意采取發行債券的方式。至于信息技術投資,醫院普遍希望用手中持有的現金解決。而事實上,近年來美國各大醫院普遍捉襟見肘。據美國醫院協會統計,在過去八年中,美國5760家醫院的平均利潤率出現持續下降。
其次,一些人對“數字醫院”的可靠性和發展前景仍表示懷疑。不久前,《美國醫學協會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采用的電子處方系統為醫護人員帶來了新的出錯可能。例如,該系統將患者病歷與醫生處方表分散于多個電腦窗口之中,從而增大了醫生作出錯誤診斷的可能性。
另外,一部分醫生的抵制也是醫院推行數字化過程中的阻力之一。一直以來,醫生在醫院中是絕對的主角,地位不可撼動。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則讓醫生們擔心會喪失在診療過程中的部分控制權。例如,實現各種醫療數據的數字化意味著醫院管理者可以很容易地獲取這些信息,并對醫生的診斷進行重新評估。除此之外,在美國,大約只有7%的醫生專門為某家醫院工作,絕大多數都是自立門戶。因此,有些醫生并不愿意接受醫院的管轄,對醫院實施的改革措施也不予理睬。
軟件公司必爭之地
如果把“數字醫院”看作是一個生物體,那么各種專業軟件無疑扮演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角色。成像、病歷、醫囑、生命體征監控和護理記錄等各種流程都要通過特殊軟件實現整合。隨著越來越多的醫院向數字化進軍,各種軟件供應商也把目光瞄準了“數字醫院”這塊肥肉。從經營范圍無所不包的綜合性巨頭美國通用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到專門為醫療保健業設計提供軟件的塞爾內(Cerner)和愛迪克斯(IDX)公司,軟件公司勢必將在醫院這一新領域展開熱戰。
目前,哈肯薩克醫院使用的是愛迪克斯公司提供的LastWord軟件,該醫院正在考慮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名為Soarian的新一代醫療信息解決方案取而代之。這主要是因為這種解決方案不僅能夠提供常規的電子處方、化驗、病癥記錄等系統,還能夠針對醫生、護士等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對個性化的服務。
面對西門子的咄咄逼人,愛迪克斯公司的抗爭似乎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盡管愛迪克斯在2004年的銷售額增長30%,達5.2億美元,但該公司上月預測,在未來兩年中,愛迪克斯公司銷售額增速將明顯放緩,可能只有目前的一半左右。而與此同時,西門子公司則憑借其在醫學成像技術領域的良好背景,加快發展速度。該公司生產的CT掃描儀、超聲波儀器等已經頗受市場歡迎。據西門子公司估計,在過去三年中,其生產的“數字醫院”技術產品銷售額平均年增幅高達64%左右,今年的銷售額則有望接近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