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環境標準漏洞百出 研究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2005-04-29)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新華
瀏覽:1131
“現在大量散發有害物質的建材充斥市場,我國室內環境質量低下,與缺乏嚴格和科學的標準有很大關系。而一些標準在制訂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依據和技術實現手段,在發布之日起就難以實施。”在4月19日到21日召開的主題為“室內空氣質量和污染物控制”的第251次香山科學會議上,執行主席、清華大學建筑技術科學系江億院士提出了控制室內污染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個嚴格的室內環境標準對控制室內污染、保障人們身心健康、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業內專家指出,在室內環境標準制定方面,我國不僅漏洞百出,而且有些地方還存在空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崔九思研究員,對我國室內環境標準有較深入的研究,他舉例說明,雖然室內污染物的釋放量或濃度與材料中污染物含量有一定關系,但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最直接的還是材料釋放量或濃度。而我國十項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的限量標準中,除了對板材和地毯有釋放限量外,多數材料僅有對有害物質的含量限制。由于缺乏含量與釋放量或濃度的相關數據,很難從材料含量中估算出可能造成的室內污染。
以空氣凈化器性能的標準為例,雖然我國的GB/T187801~2002空氣凈化器是評價室內空氣凈化器性能的標準,但該項標準用潔凈空氣量表示凈化效果,只適用于有動力的室內空氣凈化器。隨著我國室內環保事業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室內空氣凈化產品相繼問世。現在,開始出現了多種被動式的空氣凈化產品(如光觸媒涂料),而目前尚無此類產品的性能評價標準和測試方法。
空氣生物因子污染是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空氣中生物因子種類很多,各種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質多達幾百種,并且,這些生物因子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含量差異很大。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很大,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等,所以正確評價室內空氣生物因子污染,對建筑物室內空氣種類的衛生監督、研究建筑物綜合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國內缺乏評價技術標準。
“一個標準的制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人力,但我國對研制室內環境標準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崔九思表示。
據了解,在美國,制定PM2.5一項標準就投入了幾千萬美元的專項經費,而我們在制定室內空氣質量標準(19項)時,除了衛生部和環保部門出資開了幾次協調會外,國家沒有投入研制經費。沒有投入何來產出?“所以我國現行的室內環境標準只能是從國外東抄西引的拼湊產物,這種狀況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們需求很不相稱。”美國Syracuse大學副教授張建舜說。崔九思指出:“而且室內環境標準涉及多個部門和學科,而我國標準的制定體系為部門所有,因部門權益因素所限,我國現行的幾項室內環境標準存在水平低、內容重復、缺乏協調一致性、甚至相互矛盾等諸多問題。”
為此,與會專家們建議在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對這項直接關系到人們健康的標準,應加大經費投入,并使其逐步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室內環境標準體系。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應該委托一個綜合學術團體主管環境室內標準的協調工作,并根據當前需要,盡快制定一個室內空氣凈化產品的性能和測試標準,以期正確引導和規范室內空氣凈化產品的研制、生產和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