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帶動”納米科技發展 (2005-10-1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光明日報
瀏覽:1017
成立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召開2004年亞洲納米論壇等系列國際會議……盡管新樓尚未建成、還在租房子進行科研,但是成立一年多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邊建設邊運行”,在積極推進基建工作的同時,盡快實現中心各項工作職能,以推動我國納米科技的發展。
納米科技是當今世界科技前沿中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盡管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最早開展納米科技研究的國家之一,但仍存在力量分散、工程化能力不足、交叉融合不夠、市場不規范等諸多問題。
為進一步整合我國納米科技的研究力量,2003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中心、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聯合發起并組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國家投資1.8億元,用于基建和購買儀器設備。
“從一開始就明確,要面向全國和世界,建設一個公共平臺,促進學科交叉,讓設備和信息共享。”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康克軍說,開放和協作,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生俱來的“特點”。
“側重機制探索,突出聯合開放,側重研究條件建設,盡快形成研究能力”??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初步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現開放聯合、有別于一般研究機構的功能架構,初步形成了帶動全國納米科技領域共同發展的態勢。
和一般的所長負責制不同,中心建立了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理事會是中心最高決策機構,中心主任通過公開招聘產生,每屆任期4年。為加強國際合作,還聘任了“海外主任”,設立了首席科學家群體。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還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化學所等單位建立了6個協作實驗室。
寧缺毋濫,公平公正。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先后組織了14次公開招聘,現已到位研究和技術支撐人員36人。2004年和2005年,中心對外爭取總經費3134萬元。迄今,中心科研人員已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4篇,科研能力已初步形成。
隨著“納米熱”的升溫,“納米”滿天飛,真假難辨。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為依托單位,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納米技術專門委員會、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繼成立,并著手發揮全國納米科技專家的作用,規范和指導納米科技產業的健康發展。
“納米的產業化還處在起步階段,納米材料,納米器件和納米生物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中心副主任王琛研究員多次為“納米熱”正名。
追蹤國際前沿,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經過反復討論后確定了自己的主要方向:納米材料、生物與醫學、納米器件的構筑和原理性的研究。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還和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共同組建國家納米技術與工程研究院,側重納米技術的產業化。
2004年亞洲納米科技國際會議、2004年亞洲納米論壇、中德青年納米科技論壇、第一屆中美納米科技研討會、第一屆中韓納米科技雙邊交流會……一系列國際會議的主辦和承辦,帶動了我國納米科技界以整體形象參與國際交流。
邊建設,邊運行,短短一年多時間,全新機制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正逐漸成為我國納米研究的“重鎮”。王琛告訴記者,面積約16000平方米的新樓,將在2006年6月底前開工,預計在2007年下半年完工。“那時候,納米中心的作用將進一步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