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和科研的儀器還是新的好 (2005-10-13)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光明網
瀏覽:1440
??記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黃本立院士
“珍惜老朋友,但是,技術和科研的儀器還是新的好?!边@是不久前中科院院士、廈大教授黃本立在廈大舉行光譜分析化學戰略研討會上講的一段話,引起了國內光譜/質譜分析化學研究的高層科學家的一陣大笑。這個幽默風趣的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黃本立先生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中,風雨兼程,與光譜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在原子光譜分析的領域里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奉獻著。
勇攀高峰
黃本立先生1925年出生于香港,早年失去雙親,由祖母撫養成人。由于家道中落,高中和大學期間他都靠獎學金、勤工儉學以及好友的接濟來維持生活和學習。就讀嶺南大學物理系期間,黃先生學習成績優異,1946年獲得了該?!拔锢硐党煽冏顑炐恪保?947年至1949年獲國際學生獎學金。
廣州市剛解放時,強烈的愛國熱忱使黃本立毅然放棄了赴美留學的機會,踏上了一條北上“革命”的道路。1950年,黃本立進入東北科學研究所,當時東北的產業部門急需快速、準確的原子光譜分析技術,而這種技術對于剛解放的東北來說基本上是空白。在當時實驗條件十分缺乏的情況下,黃先生利用在地下室的廢品堆里找到了一臺日本人留下來的廢舊小型攝譜儀,和使用過期很久的感光板,完成了電機碳刷子和電解鋅等樣品的定性分析,建立了電解鋅、電碳刷石墨等的光譜分析法。1952年,他又用新購的蘇制中型攝譜儀,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鑄鐵、黃銅、電解銅陽極泥等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大量的樣品,把光譜分析推廣到工廠去。
在隨后的50多年里,黃先生一如既往,一直奉獻在原子光譜分析的研究中,在原子發射、原子吸收、原子熒光和激光光譜分析的理論、方法、應用和儀器裝置等方面為我國的原子光譜事業的開創、發展以及多層次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大的成績和貢獻,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原子光譜分析學術帶頭人,是我國第一位以光譜分析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面對國外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發表時,國內沒有專用的原子吸收光譜儀器出售的困難,黃先生首次創建原子吸收光譜裝置并開展研究工作,發表了國內首批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論文,在國內起到了倡導作用,促進了我國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研究和應用的深入開展。
樂育英才
在不斷克服困難,一步步推動我國原子光譜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黃先生十分重視人才培養。
1986年,黃先生一家響應中國科學院關于支援特區建設的號召,來到廈門大學。面對廈門大學沒有儀器和經費不足的情況,黃先生從零開始,建立實驗室。他從熟識的儀器廠商處要了一臺別人退貨的原子熒光儀,修好了讓新招收的研究生做實驗。隨后,黃先生招收了三位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博士后研究人員,這是我國第一批以原子光譜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員。至今他已培養了12名碩士和10名博士,指導了9名博士后,并爭取了多名留學博士回國工作,這些博士、博士后中不少人現已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干和學術帶頭人,有的已是博士生導師。
在育才中,黃先生不僅注重傳授學生精湛的專業知識,還注重教予他們做人道理。在廈門大學《今日化學》課程中他為本科生講授分析化學進展、科學道德等專題,經常用實例說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的重要性,教導他們做學問先要做人的道理。他在出訪時,也常常就近看望他在國外的學生,與他們討論科技動態或他們的論文;介紹國內情況,希望他們學成后回國工作;另一方面也虛心地向他們學習他所不熟識的東西。
老驥伏櫪
歲月如梭,盡管黃先生年事已高,但仍孜孜不倦地在光譜分析的領域里不斷追求著。近二十多年來,黃先生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過大會報告9篇,特邀報告20篇。1996年他主持了廈門國際光譜化學高級研討會,同年任第5屆歐亞化學大會的“環境與分析化學研討會”中的分析化學研討會的中方召集人。1997年他代表我國申辦第五屆亞洲分析科學大會獲得成功,并主持了于兩年后在廈門召開的這次會議。黃先生先后擔任第31屆、第33屆和第34屆國際光譜會議(CSI)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第4屆、第6屆和第7屆亞洲分析科學大會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黃先生在化學方面的深厚造詣,不僅促進了國際交流,也為我國贏得了榮譽。2003年,黃先生代表中國化學會、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光譜學會,在西班牙申辦第35屆國際光譜大會(CSI)獲得成功,使這個著名的光譜學術會議五十多年來第一次將于2007年在中國(廈門)舉行。目前他又正和同事們一道緊張有序地開展第35屆國際光譜大會的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