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學儀器摸家底 避免設備睡大覺 (2006-04-2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羊城晚報
瀏覽:796
近日,一項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調查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據悉,這是廣東省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此類型調查,旨在摸清省內大型科學儀器的“家底”,以便實現機構間儀器協作共用以及今后購置儀器的決策指導。
大型科學儀器身價自然不菲,少則數十萬元,多則數百甚至上千萬元。此次面向全省調查的儀器價格門檻在10萬元以上,而國家協作共用平臺協作共用儀器價格門檻在200萬元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大型科學儀器的擁有量和先進程度,甚至超過了美國。”廣東科研機構的大型儀器擁有狀況,可謂“山頭林立”。同處一個大院,或是一墻之隔的不同機構,大型科學儀器也常是“你有我有大家有”。
重復購置導致嚴重閑置。據調查,許多花重金購進的大型科學儀器使用效率極低,長時間閑置“睡大覺”。同一類儀器,使用充分的單位一年的開機時間可達3000小時,而使用低效的單位一年開機時間僅有兩三百小時。有的為申報課題而添置的大型科學儀器,一旦“主人”完成課題轉而研究其他項目,價格昂貴的儀器也被廢棄成了“一次性用品”。
有的儀器即使閑置,維護費用也所需不少。比如身價動輒數百萬元的核磁共振儀,內里的液氮即使空置不用也會產生消耗。有的醫療機構于是將巨額購置和維護費用轉嫁到就醫者身上,有無必要都讓其做核磁共振檢查。
要根治科學儀器重復設置的痼疾,開展儀器協作是一條積極途徑。掛靠在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的廣州地區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8年前作為全國試點網之一開展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工作,多家科研機構通過協作網各取所需,使用者節省了購置儀器的巨額開支,提供者亦可通過提高儀器利用率增加收入。
此次全省調查具體工作由廣州地區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管委會辦公室承擔。計劃至本月底完成主要的數據收集,全部調查統計分析工作估計將在6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