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成功制備出“納米電纜”(2006-06-08)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881
自人類第一個晶體管問世以來,其尺寸每18月縮小兩倍,到如今的“奔四”僅有100多納米;預計到2010年晶體管的尺寸將只有幾十個納米,那么這種超高密度集成線路的元件之間用什么連接呢?這是世界科學界共同面臨的一道難題。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納米領域首席科學家張立德研究員率領的研究小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頭發絲5萬分之一細的納米級同軸電纜,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作為一種尺度單位,一納米為十億分之一米。同軸納米電纜的內芯是直徑僅有10納米左右的碳化物,外層包有氧化硅絕緣體。顯微圖片顯示,放大幾十萬倍后,納米電纜的直徑仍只有普通電纜一般粗細,而從截面看,納米電纜的內外層是一個同心圓。
“同軸納米電纜,實際上是由位于其內芯的納米絲和外包覆層這兩種不同物質組成,但難也就難在納米絲如何不偏不倚地‘長’在外包覆層中間。”
據悉,研究人員此前已成功合成出多種同軸納米電纜,其內芯有導體和超導體,性能各異,成為世界上能制備同軸納米電纜的少數幾個研究小組之一。
近年來,碳納米管等準一維納米材料成為國際納米材料領域競逐的熱點和難點。從1996年起,各國科學家積極探索新型準一維納米結構的合成技術,創造新的納米材料-納米電纜。
科學家還觀察到,納米電纜中電子的傳輸不同于普通的導體,其傳輸速度快,能耗更小。“它的誕生還可能為下一代光導纖維的產生奠定基礎。”
據悉,我國科學家有關同軸納米電纜的論文國際引用次數已達18次。“同軸納米電纜研究剛起步,作為準一維納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員,它將成為未來的熱點。”張立德說:“我們將力爭進一步制備高質量的納米電纜,并研究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