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研制計量保障車保證導彈機動作戰能力 (2006-06-13)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解放軍報
瀏覽:967
深山密林,“紅軍”導彈部隊突遭“藍軍”襲擊,多臺裝備受損。只見一輛身披偽裝的計量保障車,直插遇襲地域,迅速展開檢測、維修作業。很快,導彈武器又恢復了作戰能力。今天,第二炮兵某部一場計量保障演練讓記者大開眼界。導彈專家韓耀東告訴記者:“有了計量保障車,未來戰場上就有了‘流動計量站’,部隊機動作戰能力更強了。”
“計量測試儀”是給導彈裝備“體檢”的“醫療設備”,其精準程度直接關系導彈能否順利發射和準確打擊。由于“計量測試儀”在檢測與維修中對環境要求高,過去計量保障大都只能在后方實驗室里進行,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戰場,制約部隊機動作戰能力生成。
為實現計量保障野戰化,第二炮兵裝備部門組織精兵強將開展攻關,歷時兩年研制出計量保障車。記者在現場看到,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計量保障車,內部是一座縮小的計量實驗室,具備小型計量站主要功能,可直接開進戰場,伴隨作戰行動實施現場保障。基層技術干部可自行操作,極大地提高了保障效率,被官兵譽為“流動計量站”。
據悉,隨著這些“流動計量站”進入戰場,戰略導彈部隊的裝備計量保障模式實現“三大轉變”:由后送檢測向原位檢測轉變,由遠程送修向現場維修轉變,由定點保障向機動保障轉變,從而使裝備保障從后方實驗室直接邁向戰場前沿,部隊戰時機動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為探索“流動計量站”保障新方式,第二炮兵裝備部門深入作戰部隊調查研究,圍繞戰場保障的資源配置、力量編成等問題,探索其特點規律,形成上百項理論成果,制定出《戰時計量保障預案》、《計量檢定規程》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計量保障活動,提高了部隊戰時機動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