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診斷:15分鐘檢測15億蛋白 (2006-06-2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新聞晚報
瀏覽:867
早在1983年,IBM公司蘇黎世實驗室的科學家就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并用單個原子拼出了“IBM”字樣,獲得了諾貝爾獎,從此納米技術在全球方興未艾。昨晚,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物理學家馬克?吉爾格根博士、上海交大微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古宏晨教授向熱心市民介紹了納米科技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你知道現今世界上申請納米技術專利最多的是哪家公司嗎?不是IBM,不是英特爾,也不是別的IT高科技公司,而是傳統的化妝品企業歐萊雅。馬克博士對此指出,現今納米技術普遍聚集在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領域,整個納米產業也有些混亂,一些材料做到納米尺度就宣稱是納米技術,這并不確切。
據其預測,在未來5~10年內,全球納米產業規模將達1萬億美元,但納米技術將從新材料領域,改為聚焦健康、能源和環境等領域。古宏晨教授也預計,在上海科學家發明了納米藥物分子運輸車后,用于人體內疾病治療的納米機器人也很快就能問世。此外,交大正致力于研制用于重大疾病早期診斷的高靈敏度檢測試劑,來檢測肝炎、肝癌、冠心病等。據悉,由交大研制的一種納米磁性微球試劑盒即將在年內問世。
只要用15分鐘,這種試劑就能在人體血液樣本中查出是否患有心臟動脈栓塞,而且檢測精度非常高,達到每毫升0.1納克的標準。古教授說,現在醫院對冠心病等的檢測速度約需40分鐘,有時還沒等檢測結果出來,病人就死了。“就好比在15億人里找出1個罪犯,如果能在15分鐘內就從15億個正常的蛋白中找出與病變相關的蛋白,就能盡早盡快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