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輻射增加自然流產率 八大環境測出低頻安全 (2006-07-19)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上海青年報
瀏覽:1010
除了林林總總的物件,會產生低頻輻射,我們身處的環境,也不可避免地被動接受電磁輻射。記者對日常生活中的8大環境也做了一番測試。其中包括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接觸的交通工具和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境,希望通過我們的測試使大家對身邊的電磁輻射狀況不再陌生和惶恐。
1、地鐵站臺和地鐵車廂
地鐵是一個封閉的環境,且成為很多人上下班首選的公共交通,很多人平均每天在地鐵里要呆上15-30分鐘。地鐵成為記者首先測試的公共場所。
從地鐵2號線置地廣場入口進入,沿著樓梯往地鐵售票處走去,“小黑匣子”顯示的數字一點一點變小。
在靠近售票窗口處,“小黑匣子”測試到的低頻輻射為0.2-0.3mG,從檢票到站臺,輻射量一直很低。地鐵經過時,輻射量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在1.3-1.4mG左右;上了地鐵,輻射量始終一直都在0.1-0.3mG之間。
記者發現,即便人流不斷的涌進車廂,“小黑匣子”的數值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隨后,記者在地鐵一號線進行測試。陜西南路站的地面入口,測試到的低頻輻射為0.8-1.2mG。在地鐵一號線的第一節車廂內,測試數值為0.3-0.6mG。在黃陂南路站的站臺,測得數據略有升高,為2.0-2.2mG。
2、空調車
空調車上的低頻輻射有多少?記者選擇了在南京西路上行駛的37路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無論是駕駛員身后的座位,中間的座位或者是公交車尾部的座位,手中“小黑匣子”的顯示數字都沒有太大變化,始終在0.5mG左右。
3、高壓電線旁
高壓電線下面,是不是會有較嚴重的輻射?記者帶著“小黑匣子”,在一個居民小區找到了兩個高壓電線,測得的數據比想象中低很多。
在高壓電線的正下方,測試數據分別為4.5-4.8mG和3.5-3.7mG;當記者在半米開外途經高壓電線時,測試到的低頻輻射為2.6-2.8mG。
4、繁忙陜西北路和華山路
走在路上,沿途有很多商店、空調、人流、車流,會不會受到周遭輻射的影響?
帶著“小黑匣子”,記者沿著繁忙的陜西北路,從延安路口,往淮海中路方向走。測試時間在下午3點30分,陜西北路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陜西北路上,延安路到長樂路路段,低頻電磁輻射量的數值并不高。一路走去,測試數據始終在0.7-3.2mG之間跳動。
不過,到了長樂路口,“小黑匣子”上顯示的數字一下子往上躥,平均在16-17mG,最高值一度達到35mG,不過這只是一個瞬間值。對于接受低頻輻射的來源,“小黑匣子”也并不能確定。在短暫的跳高之后,陜西北路新樂路段,測到的輻射值又降回到0.7mG左右。
下午5點,記者坐在出租車副駕駛的位置,沿著華山路,從徐家匯開往江蘇路,一路上,4秒一閃的“小黑匣子”不停地測試周遭的低頻輻射量。
測試數據時高時低,最低值只有0.4mG,而最高值達到21.2mG。不過在差不多15分鐘里,只有6個測試值在16mG以上,大多數的時間里,“小黑匣子”測試到的低頻輻射在0.5-6.5mG之間。
5、人氣旺盛的商場
下午4點左右,淮海路上某知名商場里的顧客川流不息。記者挨個走訪了一樓到三樓的每一個柜臺,并測試了顧客必經的自動扶梯、電梯等,測試數據都在0.3-2.2mG之間。
6、徐家匯電腦城
電腦的輻射不小,在電腦集中銷售的電腦城,是否成為低頻電磁輻射的“重災區”呢?記者來到了徐家匯的太平洋數碼廣場二期。
記者來到以銷售電腦為主一樓,在某知名品牌的敞開式銷售專區,一排6臺筆記本電腦并排放置,且都在工作狀態,當記者經過,并在其中一臺機器前停留良久時,測試數值并無明顯變化,始終在1.1-1.4mG。在隔壁一個電腦銷售柜臺,兩臺電腦開啟,測試值更低,只有..4-0.5mG。
在隔壁一個相對封閉的電腦銷售專柜,測試的數據略微高一些,在1.4-1.6mG之間。
在一個液晶顯示器的柜臺,近10個顯示器同時工作著,當記者手持“小黑匣子”在它們周圍轉圈時,顯示數據為0.8mG。
7、小區
記者在本市某小區內一邊散步,一邊測試輻射量。雖然小區內外掛很多空調外機,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一些電線,但由于居民樓和小區道路之間都有綠化帶隔開,或者相隔一段距離,這些空調外機并沒有帶來輻射災難,小區內測到的輻射量在0.5-1.0mG之間。
8、居家
記者隨意選擇了兩個家庭的臥室和客廳,發現在日常居家環境中,低頻電磁輻射的數值并不高,大約在0.2-0.6mG。當然,這個數值可能因為各個小區的位置、環境和居家設施的不同而大相徑庭。
-實地調查小結
有意識保持距離有效地自我保護
低頻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心血管、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是否有影響、有多大影響,目前全球都沒有定論。
不過16mG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根據美國研究數據,當周圍磁場強度高于16mG,會對10周以內的胎兒產生影響。也就是說,16mG以內的磁場強度對于10周以內的胎兒是安全的,對兒童、成人的危害就更少了。
記者通過測試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接觸的物件和環境,產生16mG以上低頻電磁輻射的并不多見。即便是像電吹風、手機、微波爐這樣的“高危物品”,在它們運作時,有意識地保持距離,使用者還是可以有效地自我保護。
-美國研究發現
證實低頻輻射增加自然流產幾率
低頻電磁輻射是否對男性的生育能力產生是否負面影響,要到年底才能見分曉,不過一項依托“小黑匣子”的研究已經發現,低頻輻射會增加女性自然流產率。
這項研究由美國的加州凱塞基金會研究所的李德琨博士主持。研究調查了969個孕婦。當孕婦暴露的電磁輻射大于等于16mG時,她們的自然流產的危險也隨之增加,比普通孕婦高出1.8-4倍。
和上海進行的研究一樣,這些孕婦攜帶“小黑匣子”24小時,而“小黑匣子”每隔10秒,收集一次輻射量。
研究指出,目前并沒有對那些制造大于16mG的輻射來源進行具體研究,但是過于靠近家用電器比如微波爐等,都會產生大于16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對于不同妊娠期的孕婦,產生不同影響。研究者對比了懷孕10周前后的流產個案,懷孕10周以前流產和輻射的聯系更加緊密。如果胎兒已經妊娠10周以上,她們發生自然流產和輻射的聯系明顯減少。
-上海論文發表
使用空調可能降低男性生育能力
使用空調對精液質量可能有一定影響。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上海生殖健康研究與發展中心高爾生教授經過研究,已經得出的結論,《空調使用對精液質量的影響》已經在專業刊物上發表。
分析顯示,精液量、精子密度在有空調組和無空調組間存在差別,家中有空調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較低。
高爾生教授就此謹慎地做出初步論斷,使用空調對于精液質量可能有一定的影響,可能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
高爾生教授列舉一些研究中的數據:有空調者精液量大于2.5毫升的比例為35.6%,遠低于無空調者的64.4%,有空調組的精子密度也較無空調組差。
有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調整體擁有率已經超過46.5%,使用空調是否會對男性生殖健康產生影響,引起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關于空調對男性生育能力的影響的進一步研究,也將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