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受科技部委托,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在我院主持召開了科技部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國家現代電學計量標準和檢測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子課題“工頻諧波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鑒定會。
參加鑒定會的有科技部發展司張海波博士、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岳寧處長、計量司陳紅處長、我院童光球院長、張鐘華院士、科技發展部宋淑英主任、電學量子所賀青副所長、邵海明副所長、張力力副所長。我院資深專家張德實研究員、瞿清昌研究員、陸文俊研究員也參加了會議。會議邀 請了以哈爾濱工業大學趙新民教授擔任主任委員的8位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
鑒定會由岳寧處長主持,他說,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計量科技深入研究,計量是基礎性科學,科技含量高,希望各位專家對該課題進行公正客觀的點評。他也感謝專家對質檢工作的大力支持。
科技部張海波博士談到,國家對于計量基標準工作相當重視,并納入了國家發展規劃,這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建立起國家計量標準體系,以適應快速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是中國進入WTO的要求。計量院建院50多年獲得過許多國家科技獎,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今天建立的體系,是“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的重要工作,希望計量院在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計量司陳紅處長提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計量院的科技工作上了一個大臺階,在局院的配合下,為科技人員提供了更大的平臺。計量院作為我國計量事業的排頭兵,對經濟的整體提高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我國計量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張鐘華院士感謝專家對計量工作的關注,他說,計量院目前進入了歷史上最佳的發展期,新上的課題都是很大的項目,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計量研究,對年輕人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他希望年輕人努力工作。他還深刻地提出,計量就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今天在座的專家都是工頻諧波領域的資深專家,希望對課題嚴格的點評,課題組要詳細記錄和消化專家提出的意見,對該項目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工頻諧波是指在50Hz電網上產生的諧波,它會使公用電網的元件產生附加損耗,降低發電、輸電及用電設備的效率;會造成變壓器局部嚴重過熱,加速絕緣老化,甚至造成供電中斷;也會使電氣測量儀表計量不準確,對鄰近的通信系統產生干擾。以往我們所大量使用的諧波測量儀器,沒有統一的溯源標準,造成了量值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難以保證,2002年我院向科技部申請開展工頻諧波精密測量技術研究,經過近5年努力,將理論成果在實踐中得到實現,建立了一套工頻諧波分析儀器,起到了統一量值的作用,其中部分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在聽取了陸祖良研究員關于《工頻諧波精密測量技術研究》報告,以及測試報告和查新報告,并現場考察了課題組研制的工頻諧波功率測量裝置后。專家組一致認為:
課題組利用數字采樣應用于工頻諧波的精密測量技術,為電磁計量領域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今后的工作對硬件要求少,對智力要求多,用計算得出結果,這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是學科發展的方向。數字采樣在計量上的應用,是一個大領域,數字化形成計量傳遞量值的溯源,將大大推動社會進步。會議認為,該技術提出的方法具有普適性,在精密測量技術中具有推廣價值。
工頻諧波精密測量技術解決了諧波分析的“準”和“快”問題,使諧波造成的污染和影響有了評判的標準,對排除諧波污染,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節能、提高電能表和各種電器的質量起到了技術保障作用。
專家組認為該課題創造性工作有以下4個方面:
1.應用并發展了對工頻諧波的非整周期采樣理論和新算法,在不占用大量計算機空間和時間的前提下,求解121階矩陣的問題可在1~2秒內完成,泄漏效應得到充分補償。
2.提出并實現了用采樣測量方法確定電壓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此方法可用于建立一種相角基準。
3.提出了基于采樣技術的比較測量方法,解決了分流器相移的精密測量問題。
4.提出了具有特點的諧波分析不確定度評定方法,詳細分析了非整周期采樣中的泄漏、噪聲和小信號等問題,諧波分析的不確定度指標優于國際上已經發表的水平。
課題組研制的裝置可滿足開展工頻諧波的校準檢定、統一國內量值以及參加國際比對的需要,具備了作為國家基準的技術條件,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
最后童光球院長作了總結性發言,他感謝專家們在百忙之中來參加計量課題的鑒定會,并給予嚴格的把關和點評,該課題是利用數字技術對諧波進行分析,這是課題組成員10幾年知識的沉淀和積累,理論指導實踐,技術應用到現場的成果,為我國建立了工頻諧波的標準,擴大了計量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服務范圍。目前計量科學事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期,希望專家還要給予一如既往的支持,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