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落戶廣東東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表示,在廣東省建設散裂中子源,對中國乃至東南亞都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戰略意義。
路甬祥和廣東省長黃華華分別代表中科院和省政府,在廣州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暨廣東東莞散裂中子源國家實驗室合作備忘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陳和生與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毓全共同簽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暨廣東東莞散裂中子源國家實驗室合作協議書》。
據介紹,該項目建設期限為七年,預計投資近二十億元人民幣,其中東莞將投入五億元。根據協議,東莞在大朗鎮為散裂中子源國家實驗室提供一千畝建設用地,用于發展和建設重大科學裝置項目;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提供五十畝土地,作為科研和生活區建設用地。項目選址通過環保審查后再全面建設。
散裂中子源是研究中子特性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的科研裝置,可帶動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納米科學、醫藥、國防科研和新型核能開發等學科發展,廣泛服務于工農業生產。該項目建成后,在世界同類裝置中其規模和水平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中科院有關專家表示,之所以在東莞建設散裂中子源項目,與東莞經濟發展快,區域創新能力強分不開。
路甬祥說,合作建設散裂中子源大科學工程,必將優化中國大科學裝置的地理分布格局。黃華華表示,該項目落戶廣東,將使廣東省成為華南地區重大科學裝置的基地,帶動廣東省及周邊地區科技科技創新和相關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廣東省的區域和國際竟爭力。屆時,將至少有一百多名專家長住東莞,高峰時將吸引六百多名國內外頂尖的科學家來東莞。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