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越來越多的通訊基站、變電站,所產生的輻射對我們的生存環境究竟有何影響?昨天,我市首次公布的輻射環境公報顯示:2006年全市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市民生活的輻射環境處于“自然狀態”,人為“疊加”產生的輻射量微乎其微。
目前,全市使用放射源的單位140家,現有在用放射源2037枚;使用射線裝置的單位377家,現有射線裝置1170臺;區域內有江蘇廣播電視發射傳輸總臺、江蘇省中波發射臺和南京市中波發射臺;目前擁有移動和聯通基站1800個;有已建成的500千伏變電站3座、220千伏變電站25座、110千伏變電站90座。
據南京市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中心專家介紹,從去年8月開始,管理中心組織對全市輻射環境進行了為期近一年的調查,結果表明,輻射水平在“本底測量值范圍”,也就是說,扣除宇宙射線的影響,人為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針對市民普遍關心的通訊基站輻射問題,專家選擇八卦洲、邁皋橋、奧體中心、五臺山體育場等地的數個手機基站測量其電磁輻射情況,沒有發現超標情況。同樣,變電站輻射水平也遠遠優于限值。專家選擇清涼門、沙洲、苜蓿園大街變電站測量其電磁輻射情況,結果顯示,變電站圍墻外最大電場強度為每米136伏,遠低于每米4000伏的限值;離地面1.5米處的最大磁場強度為0.0014mT,低于0.1mT的限值。
在地下建筑中,氡氣是一個危害人體健康的“殺手”。為此,專家也對地鐵氡氣含量進行了監測,在地鐵一號線12個地下站點中,站臺空氣中瞬時氡濃度每立方米為9.8?15.1貝克,售票室為10.5?18.8貝克,車控室為6.9?25.8貝克,均小于每立方米400貝克的限值標準,對乘客身體沒有影響。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