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提倡“德”“賽”二先生已近百年?!百愊壬奔纯茖W。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尊重“賽先生”,了解“賽先生”。那么,什么是科學和科學精神?許多人實際上是似懂非懂的。請看大科學家王大珩為我們做的講解??
近些年來,我們在科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好像不那么突出?;叵肫饋恚覀冏隹破展ぷ鳎徽効茖W事實,但是對科學精神講得少。在這種情況之下,我想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自己很膽怯,也許談出來的觀點不夠科學精神,還請大家批評指教,我甘當這方面的小學生。
要了解科學精神,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學
什么是科學呢?我自作主張地寫了這么一條,科學是對客觀事物正確認識和理解的知識體系。對知識這個詞我應該解釋一下,這里我用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說明。知識問題要回答五個W,這五個W是什么呢?就是what、why、where、when、who,就是何事、何故、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小到基本粒子,大到整個宇宙,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稱得上什么事情。何故,就是物質相互的機制、原理。何時,就是整個宇宙歷史,從很長的時間,到最短的時間。何地,地是代表空間,從基本粒子的尺寸到宇宙的尺寸,這也包括生物的。我特別提出來,我們萬物之間,除了固定的東西,還有活動的東西,其中包括生物空間。何人,就是從一個人到世界上的全人類。在解決這幾個“何”字的問題上面,這些知識叫做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沒有包括人的因素。把人的因素包括在內,特別是研究人與人或者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我們把這些方面叫做人文科學,或者是社會科學。
科學的特征與科學的作風
科學有哪些特征呢?我總結出以下六點。
第一個特征叫做一元性。萬物運動都有自然的規律性,而規律性是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說得更神秘一點,事實上是不以別的因素為轉移的。如果把自然的物質運動規律說是天意的話,那么只有一個天,沒有第二個天。不應把一元論看作一種說教或者教條,它是經過人類長期歷史實踐得出來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規律。
第二個特征,我管它叫做誠實性,也可以叫做嚴格性。科學的認識,是知識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它的核心是認識事物的本質。孔子有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才是科學上的“知”,是真知。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不以“不知以為知”。把真知和“不知以為知”擺在一起看,是知識是否具有科學性的一個分界線。
舉個例子說,有神論就是把“不知”當做是“知”,是不科學的。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事物開始是不可以理解和推測的,于是乎,有人把這種現象的出現歸結為神的意志,這種認識到現在至少已經有幾千年了。而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只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神論的傳統和文化至今仍彌漫著整個的世界。許多國家把有神論和政權密切地結合起來,作為維持社會秩序和安定的手段。我在國外就碰到這個事情,他問我信什么教,我說沒有教,他說豈有此理,人還有不信教的。當代科學高度發展,但在意識和行為上,仍保持著有神論的烙印,科學家也有如此。在實驗室里他是無神論者,但是在社會上也可能是隨著有神論的大流,成為有神論和無神論的兩面派。我也這樣做過,在國外的時候,因為申請一個專利,到專利局去,主事的要我把手放在他的圣經上,要我保證講的話都是真的。在這種情況下,我何必說我不信你的教呢?算了,我也就隨大流了。這說明,當前整個社會的思想意識還遠遠落后于科學思維所指出的先進道路。要使全人類的意識形態都自覺地科學化,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恐怕也是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主要障礙。
第三,正確的科學路線,就是嚴謹性。對真理的認識是可望而難以企及的,在認識過程上,科學路線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中間向兩頭擴展??茖W不承認沒有事實依據的先驗論。科學的核心所在是理性認識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但是,理性認識要經過嚴謹的論證和事實的考驗來確立。
第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我不用多解釋了,只是說現在用的方法有哪些。首先是經過實驗室的試驗論證和模擬試驗,直接論證。第二個是利用自然環境進行各種因素的觀察和分析。比如說研究氣象,天空的條件不能搬到實驗室里來,只能就地觀察。第三是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取得旁證。有些規律本來是適用于局部范圍的,但是從各種現象的推論上,可以擴展它的適用范圍。比如說力學的定理,是在地球上做的,但是可以擴展到天文上面,這就是舉一反三取得旁證;第四是局部試點,逐步修訂完善。要認識某些工作的做法是不是合適,有什么問題,可以進行局部的試點,通過試點找出問題,然后逐步修正,使你采取的措施更加接近于實際。還可以從事物的內在因素找相互關系,在社會科學上恐怕很多都是這樣做的,把社會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找出來,印證你這個理論是不是合適,是不是可以見諸行動。另外,異?,F象的發現表示其中蘊藏著新的東西,初料不及的異?,F象常常是發現新事物、新規律的源泉。我說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和一個美國的科學家坐一個車子,我問他,你研究的工作做出來的結果和你原來料想的結果完全一樣,你是高興還是不高興?他說那是最倒霉的,因為什么新東西都沒有得到。假設他在實驗室里出現了他沒有預料到的問題,那他會高興,那樣才會有新的發現。也正是因為這樣,通過這種不可預料的問題的解決,才能使得科學或者我們一切的行動和工作,取得進展。事實上,許多獲諾貝爾獎的科學發現,都是獲得者在偶然的發現之下提出來的,他的發現引起了科學上的一大片或者一個領域的進展。最后就是等待時機,實在沒有辦法了,你就只好等。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要做試驗,只好等,只有日食的時候,才可以做這個試驗,這個試驗做出來是對的,是有事實論證的。
第五,同一性,也可以叫做嚴密性。不同的學科在理論問題的提出上,各有其特點,在相鄰和交叉學科中,必然出現理論上的相互覆蓋,這在原理上只能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決不應該出現互相矛盾的地方。舉個例子,中西醫各有一套理論說法,而且在實踐上都見成效,終究這兩種理論會統一起來,舍棄當中不確切的地方,補充應當補充的部分。這也是科學進步的一個途徑。
第六,科學與技術并行發展,這是提倡科學精神的一個主要點。除了認識世界以外,通過認識世界進行改造世界,這是科學精神的一個主要觀點。當前由于科學上的新發現,應用于生產實踐,導致現在的高度的物質文明,特別是高新技術不僅改變了當前社會經濟面貌,也幫助促進了人類思維的科學化。
非科學的幾種表現
下面再談一談非科學的諸多表現。第一個說的是有神論,上面已經談過了。第二是不切合實際的教條主義和盲動主義,這兩種傾向違反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自以為是,形成左傾或右傾路線。第三是偽科學,在事物的論證中,以科學的表面隱藏著非科學的基本內容,以表面的正確傾向掩蓋不正確的方面,哪怕是一點點也不行。這是科學嚴肅性方面要注意的問題。在科學的論斷上,不允許有一點點偽科學、似是而非的東西。在結論上,有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會出大問題。再后面是巫術和迷信。關于非科學的作風問題,如弄虛作假,偽造數據,抄襲剽竊等等,這可以說是學術上的竊賊。
這些非科學的行動和措施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和損失。因此,科學思想的適用范圍是全社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科學技術工作者所需要的。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科學思想我們所需要的科學思想是什么呢?第一是實事求是,第二是審時度勢。這里面包括時間性和空間性,也包括現在和將來,也包括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問題。第三是傳承創新,就是科學有繼承性,每一個發現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規律發現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一方面要對這種已有的規律進行傳播,另一方面要繼往開來,做創新的工作。第四是尋優勇進,有了創新的工作,讓它在社會上起作用,還要找出實施這個措施的最優途徑,而且還要有創新,使它實現。
??科學精神是適用于全社會的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把一切經濟的活動、措施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就是有知識理論的基礎上,這個知識肯定是科學的知識。知識已經進步到這個程度了,技術也進步到這個程度了,過去沒有辦法研究的問題,今天有辦法進行研究了,一些更加復雜的問題也能研究了。但是,基礎科學有一部分還沒有很好發展,一個就是生物科學,因為它復雜,過去是避免往這方面研究?,F在是往新的方面走,比如說對生命科學的研究。還有一個就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作為一門科學,是要靠定量的辦法去研究。過去的經濟學,好多雖是定性的,實質上也是往定量方面走,特別是現在,許多科學方法,已經為研究社會科學準備了很多條件。大家都感覺到了,你做一個經濟報告的時候,假設沒有數據作為依據的話,你這個報告就沒有說服力。今天像統計學、運籌學等學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研究社會問題提出來的。
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國家發展經過了許多曲折。原因之一是有些做法、有些探索、有些方針政策是不符合實事求是原則的,這方面我們有很深刻的教訓。方針、政策是否科學,是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的。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當科學化能夠搞得好一點的話,大家的認識就容易一致。在科學化的基礎上,我們最容易形成共識,最容易團結在一起。我們相信,科學化為我們建設強國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讓我們很好地認識科學化這個問題,在科學精神的指引下,大家攜手共同前進。(王大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量》雜志顧問)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