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號首張月面圖像正式發布,標志我國首次繞月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我國的太空科技究竟已經達到什么程度?除了“嫦娥”、“神舟”,我國還開展了哪些科學研究來實現我們太空探索的夢想?
日前,“育種衛星留軌艙微重力平臺”項目總設計師胡文瑞院士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我國微重力科學與生命科學實驗衛星己經列入‘十一五’國家的衛星計劃之中,實踐-10號返回式微重力實驗衛星正在積極的安排之中,屆時將有20余項微重力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進行空間實驗?!?/P>
2006年9月,我國實踐-8號育種衛星首次完成了不需要回收載荷設備的有關流體物理、燃燒、空間材料、生命科學等8項微重力科學實驗項目?!半m然這次育種衛星的空間實驗項目不是衛星的主任務,但它涉及整個留軌艙的改建,相當于一顆中型衛星的空間實驗任務,是對總體技術管理的全面實戰實踐和考驗,同時為承擔實踐-10號科學實驗衛星總體任務起到了前期訓練和準備的效果。”從本期開始,本報將陸續介紹這8項微重力科學實驗項目的內容與意義。正如胡文瑞指出的那樣:“任務中每一項成功的科學實驗都是非常重要的貢獻。”
項目一:星載加速度計搭載飛行實驗
承擔“星載加速度計搭載飛行實驗”項目的華中科技大學從2000年開始簧片式空間加速度計的研究工作?;善娇臻g加速度計主要由簧片式敏感振子、亞納米電容微位移傳感和亞微牛頓靜電反饋控制執行機3個部分組成。
據了解,高精度空間加速度計作為慣性器件,直接關系到飛行器等運動載體的導航定位精度。此外,高精度空間加速度計對于測量衛星平臺的微重力水平及其變化、監測衛星平臺結構振動以及開展空間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負責人羅俊教授表示,我國過去都采用電壓電式加速度計,分辨率較低。本項目開展簧片式加速度計在軌飛行性能檢測和返回式衛星低頻微重力水平測量,提高了微重力水平測量的分辨率??臻g實驗結果表明,載荷在軌運行正常,各項關鍵技術得到很好驗證,加速度計各項性能達到預期指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空間加速度計的分辨本領,為衛星平臺和其他微重力實驗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本次空間加速度計的成功搭載飛行,促進了我國高精度空間加速度計的研制進度,為下階段更高精度空間加速度計的研制與應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