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今天從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獲悉,“阿爾法磁譜儀2”計劃于明年2月由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送入國際空間站,開始長達十余年的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之旅。
據介紹,“阿爾法磁譜儀2”在位于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阿爾法磁譜儀實驗室組裝完成后,已于8月底運往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目前其狀態良好。研究人員正在為它搭載美國航天飛機的最后一次飛行做準備。
阿爾法磁譜儀項目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牽頭的,其主要目標是尋找備受科學家關注的反物質和暗物質,并探測宇宙射線的來源。尋找和研究這兩種物質有助于揭開宇宙誕生和演變之謎。
要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尋找“流竄”在太空的反物質和暗物質粒子。由于大氣層會吸收反物質和暗物質粒子,因而在地面上不可能探測到它們,所以科學家需要把探測儀放入太空。
“阿爾法磁譜儀2”原計劃于2004年由美國航天飛機送入太空,但其行程因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被一拖再拖。在此期間,以丁肇中為首的科學家對阿爾法磁譜儀2型進行了不斷改進,其中曾嘗試用超導磁體代替永磁體,但最終經模擬空間測試仍決定使用永磁體。目前“阿爾法磁譜儀2”采用的永磁體就是 1998年阿爾法磁譜儀1型太空實驗時使用的,是由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等制造的。
據介紹,這一項目投入達20億美元,研究人員來自美、歐、亞三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研究機構,其中包括中科院電工研究所、高能物理所、山東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它被認為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空間站計劃和強子對撞機計劃之后的又一個大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