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研討會暨成果發布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院士,中國科學院甘子釗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工程院黃崇祺院士,科技部高新司胡世輝副司長、上海市科委陸曉春副主任等出席會議。
上海交大李貽杰教授報告了研究進展。2008年底,李貽杰教授科研團隊承擔了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百米級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重點項目研發任務。在總投入科研經費低于美、日、德等國的情況下,通過吸取國外研發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從2008年論證到2009年1月開始實施,歷時3年研發成功100米量級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制備工藝。李貽杰教授表示,后續的研發工作將重點解決長帶的均勻性和重復性,提高帶材載流能力,研發公里級長帶的鍍膜工藝,由相關企業實現批量化生產,并形成超導產業鏈。上海交大智能電網研發中心金之儉教授介紹了基于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超導電力設備研發情況。
與會專家認為,上海交大首創百米級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是國內超導領域的重要進展,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在電力系統應用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技部高新司胡世輝副司長對課題組取得的進展表示祝賀,并希望上海交通大學以國家需求為目標,加強研發工作,在高溫超導帶材的制備和應用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