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牛奶樣品放儀器,摁下按鈕,6秒鐘后,奶品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一目了然。3月15日,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消費者權益日活動現場,由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研究員、教授級高工崔海容研制的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讓圍觀的市民們一睹高科技如何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據崔海容介紹,他這臺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耗費他2年多心血和近50多萬元的研發資金。和記者邊聊著,崔海容開始演示起來。他先在一根玻璃管中倒入少許牛奶,再將一層膜覆蓋在試管內膽上,然后將試管放置在一個插槽皿中加熱。“學問就在這張小小的薄膜里。”崔海容笑著說:“這個步驟叫膜滲析,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小分子,隨著溫度的升高,會通過這張膜被分離出來。”
30分鐘后,崔海容將玻璃管取出,放在分析儀里,點擊了“執行”按鈕。6秒鐘不到,分析儀側面的藍色液晶屏里顯示出管內樣品的檢測結果。崔海容介紹說,這個步驟是通過電化學原理,測定奶品中是否存有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質。
據了解,以往測定奶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須將奶樣送至專門實驗室,通過液相色譜等手段檢測,檢測成本每次200多元。而崔海容研制的分析儀,結合物理和化學手段進行檢測,不僅縮短了檢測時間,成本也大幅減少。目前,該項目已獲得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崔海容感慨地說:“這張大網需由企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群眾監督三部分組成,缺一不可。”而由于缺乏專業性,群眾監督一直未能落實,而自己的這項發明,就是用科技手段把群眾們武裝成食品安全“專家”,讓“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皮革奶”等毒害食品無所遁形。
除能檢測出奶品中三聚氰胺外,根據不同的使用方法,這臺分析儀還能檢測出大米中的鉛、鎘,肉制品中的亞硝酸鹽以及干菜中的有害色素,應用前景廣闊。崔海容透露,目前,數家奶源上游商已聯系他,準備引進這套系統。下一步,崔海容希望能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實現產業化,讓這項發明進社區、進山區、進菜場,真正為人民群眾造福。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