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科學院基礎局組織專家在國家納米中心對納米基地的五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召開結題驗收會,其中過程工程研究所陳運法研究員主持的“納米材料和納米測量中的若干基礎標準研究”項目和馬光輝研究員主持的“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項目通過驗收。院基礎局局長劉鳴華等參加了會議。
驗收會由中科院物理所解思深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這兩項項目是過程工程所承擔的“十一五”納米基地第一批重要方向項目。經過近五年的努力,項目組圓滿完成了任務書的要求,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陳運法研究員主持的“納米材料和納米測量中的若干基礎標準研究”項目研制出系列納米標準物質,不確定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行納米壓痕、X射線光電子能譜、原子力顯微鏡等檢測方法標準化研究,建立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引導和支撐了我國納米科技標準初步框架的建立。該項目獲批國家一級粒度標準物質4項、國家一級比表面積標準物質1項、國家二級粒度標準物質7項、國家二級比表面積標準物質3項;發布實施國家標準5項,國家標準草案7項,國際標準立項2項;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申請專利16項, 授權專利7項;已鑒定成果4項。
馬光輝研究員主持的“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項目圍繞納米載體和納米藥物在重大疾病治療應用中的科學問題,發展了粒徑均一的、包埋蛋白質多肽藥物的納微球/囊制備技術,解決了包埋和釋放過程中的蛋白質失活問題,制備出了多種蛋白質多肽藥物的注射給藥制劑和口服制劑,并和企業合作完成了動物實驗;設計和制備了多種新穎結構、載藥率高、具有智能和靶向性能的納米載體,完成了相關細胞生物學實驗和動物實驗;闡明了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為代表的納米藥物的抗腫瘤機制、吸收轉運機制;發現了磁性納米顆粒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提出了納米模擬酶新概念。該項目執行期間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在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9篇;申請發明專利47項,其中國際專利3項,已授權17項;出版主編譯專著1部、英文章節2部。
這兩項項目的開展取得了系列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成果,培養了大批青年人才,展示了過程工程所在納米科學領域的研究實力,為研究所在“十二五”期間爭取中科院納米基地項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