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由湖北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曉明依托其高效節能專利技術起草并申請通過的一項新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國家標準委、國家電網華中公司先后主持的專家組評審認為,這項標準及相關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將使我國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整體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技術性能和使用壽命有顯著提高,從而提高我國電能利用效率,提高供用電系統的電壓質量,降低企業產值能耗。
據介紹,該項新國家標準名為《零過渡過程低壓動態無功率補償裝置》,其技術和性能要求明顯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可實現“變壓器總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的高電壓等級用電企業的功率因數要達到0.95以上,其他用電企業的功率因數要達到0.9以上。”
李曉明介紹說,“功率因數”越高越節能,但由于技術等原因,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用電企業還達不到這一標準。2007年,受國家標準委的委托,武漢國想電力科技公司作為獨家起草單位,以專利發明人李曉明為起草人,起草國家標準GB/T25839-2010《零過渡過程低壓動態無功功率補償裝置》。
目前,國家規定的放電時間為1至3分鐘,減少放電時間就意味著省下了本來要損耗的電力。3年多來,李曉明發明的高效節能專利技術在電力、鐵路、冶金、造船、印鈔、汽車制造等多個行業和大型企業應用,企業節能降耗效益顯著。經測算表明,這一專利技術可縮短3000倍放電時間,最多可節電40%,同時還可減少電壓波動,保障電力供應安全。
電力在從電源到用戶使用的過程中有大約1/3的損耗,而我國現在的電力損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浪費嚴重。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