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建造原子核伽馬激光器一直是個難題。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2日報道,莫斯科大學核物理專家最近提出了一種新方案,并從理論上證明,釷原子核受激產生的伽馬輻射也能發出相干“可見”光。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盡管原子核伽馬射線激光也是以受激輻射為基礎,但操作起來卻和普通激光大不相同。在通常物質中,處于低能級的原子數大于處于高能級的粒子數,為了得到激光,必須使高能級上的粒子數目大于低能級上的原子數目,這種情況稱為粒子數反轉。在普通激光中,粒子數反轉是讓高能態電子比低能態電子多。普通激光的光子由原子或離子發出,而伽馬射線激光的光子是由原子核發出,也稱為原子核光。
原子核光的產生至少要克服兩個基本難題:一是積累一定量的同質異能原子核(能長時間保持激發態的原子核),二是縮小伽馬射線發射界限。莫斯科大學核物理學院的尤金?塔卡利亞解釋說,他們利用釷元素的獨特原子核結構,滿足了這些要求,與外部激光的光子直接反應的是釷原子核,而不是它的電子。
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鋰?鈣?鋁?氟(LiCaAlF6)混合物,并用釷替代了其中一些鈣。當足夠數量的同質異能釷原子核被外部激光激發后,原子核跟周圍的電磁場發生反應,產生了粒子數反轉,使整個系統中激發態的原子核多于非激發態原子核。然后,原子核能夠發射或吸收光子而不會反沖,能發光而不會損失能量。
塔卡利亞表示,該研究中的原子核伽馬射線激光只能發射“可見的”真空紫外光或稱視覺范圍的伽馬射線。其應用之一是,可作為原子核頻率的度量標準,即“原子核鐘”。此外,該設備還可用以測試許多自然界的基本屬性,如衰變指數定律和精細結構常數的變化效應等。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