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4日報道,英國地質調查局最近公布了一份最新目錄,按照供給風險的高低列出了地球上52種稀有元素。該目錄重點列出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金屬元素的相對供給風險指標和主產國,具有很高的經濟參考價值,同時也顯示出中國當前在許多金屬和礦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
元素在目錄中的位置由影響供給的多種因素決定,如它們在地殼中的數量、當前生產和儲藏位置,以及元素產地的政治穩定性等。目錄上銻元素排首位,這種元素可用于防火材料,主產地在中國;其次是鉑族元素,主要產于南非,此外還包括稀土元素、鎢、銦和鈮,后兩種金屬在數字設備中用途廣泛。中國擁有97%的稀土元素,也是新目錄上全部52種元素的主要開采國。這些金屬在澳大利亞、巴西和南非等國也有,但需要進一步探測其可開采位置。
早在10年前,開采這些金屬大部分都沒什么利益,但隨著人們對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需求的提高,對這些金屬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如智能電話、電動汽車、平板電視機、充電電池等都依賴它們。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元素在不久的將來被用光的可能性雖然很小,但這種供給風險可能來自人類自身。
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安德魯?布拉德沃斯表示,希望新目錄讓人們更加關注對這些金屬的需求。由于每年制造上百萬部新手機,近期對這些金屬的需求不可能下降。盡管金屬可以循環利用,但目前的回收措施成本還太高。隨著資源競爭日益加劇,人為因素如地緣政治、資源民族主義、罷工、事故等,都可能中斷這些元素的供給。他建議,政策制定者、工業界和消費者應當關注供給風險,使供給資源多元化;制造行業應能重新設計對這些金屬的使用,以更好地回收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并注意消費產品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該目錄側重于元素的供給風險,不包括對特定技術而言該元素的關鍵性、被其他元素替代的難易程度等需求影響因素的評價。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