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6日報道,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團隊測試了一種能在固態信息處理系統中進行量子糾錯的方法,成功實現了兩輪量子糾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液態核磁共振(NMR)已可以成功處理量子信息,但其存在著延展性差和其他的缺點,固態核磁共振或許能克服其中一些問題。而想要固態量子信息處理器正常發揮作用,就需要具備糾錯的能力。科研人員奧薩馬?穆薩表示,新方法仿效液態量子信息處理器對固態系統進行控制,每個處理器都有一系列的核心作為量子位。“我們在固態系統中使用了單個晶體丙二酸。該分子包含3個碳-13核子,能夠提供可控的磁性狀態,我們稱其為處理器。但如果用碳-12代替碳-13,處理器之間則不會發生任何相互作用。”他說。
新固態核磁共振系統在量子處理方面表現更好,具有更大的聯軸器。此外,該系統還具有實現更高偏振的潛力,可提供更長的相干時間,這對于量子信息的處理十分重要。
科研人員進一步證實,該固態系統能完成兩輪量子糾錯,這一結果為該套系統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據。穆薩表示,其控制兩輪糾錯執行的能力為開發混合量子信息系統提供了可能。他們已經證明在固態系統中也能實施可控的糾錯,在該系統中,信息將在核自旋上進行編碼。人們可以想象各種以核自旋作為基本信息載體的混合系統。隨著他們達到更好的操控狀態,開發出類似的系統協議,量子信息處理領域將會從中獲益。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