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成功制備出八光子糾纏態,刷新多光子糾纏制備與操作數目的世界紀錄。據悉,該實驗從高亮度糾纏源的制備開始,歷時三年有余。11月22日,《自然?通信》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中國科大研究人員對已有的糾纏光源制備方法進行改進,利用特殊切割的非線性晶體制備出高亮度的雙光子糾纏源和單模光纖收集技術克服光路穩定性難題,再利 用偏振分束器把雙光子糾纏態級聯成八光子糾纏態等研究難題,最終驗證八光子的糾纏特性,通過八端口量子通信復雜性實驗結果超越經典界限,展示了量子糾纏的 優越性。
該項成果標志著科學家對多光子糾纏的制備與操控達到前所未有的八光子水平,將在量子通信網絡、基于糾纏的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中獲得重要應用,同時推動量子糾纏的特性與分類等基本物理問題的研究。
科學家們說,量子糾纏態是實現各種量子信息過程的基礎。由于光子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傳播速度快等優點,多光子糾纏態的制備和操控一直是量子信息領域的研 究重點和難點。目前世界上普遍利用晶體中的非線性過程來產生多光子糾纏態,由于此過程是概率性的,因此產生多光子糾纏態的難度會隨著光子數目的增加而成倍 增大。此前,國際學術界已報道的紀錄是最多能制備出六光子糾纏態。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