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報道,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研制出世界上最細的納米導線,直徑僅為人類頭發的萬分之一,但導電能力可與傳統銅線媲美。有了這項科研成果,就能研制量子電腦。
過去40多年,工業界不斷研制更小尺度的晶體管、導線等元件,以開發更先進的電腦。然而,元件達到原子尺度后問題顯而易見:隨著電路變得越來越小,電阻相對于電荷而言常常過大,使得電荷難以流動形成電流。也就是說,量子效應會在接近納米尺度時限制電子設備的按比例縮減。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以及美國珀杜大學的科學家,利用精心設計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在硅片表面以1納米間隔只安放1個磷原子的方式制備了納米導線,其寬度相當于4個硅原子,高度相當于1個硅原子。通過這種方式設計的納米導線,可以使電子自由流動,有效解決了電阻問題。
領導該研究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博士生本特?韋伯表示,“我們的技術表明,(電腦)元件可以降低到原子尺度。”他表示,“感覺好極了,這是個巨大突破,我們都非常激動。”
韋伯的導師米切爾?斯蒙斯表示,量子電腦可能還需要10多年才能問世,不過,研究團隊已經設定了目標:將磷原子作為最小信息單位??就像傳統電腦中的比特一樣,研制出磷基量子電腦。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