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高通脹背景下,如何保護自己資產不受侵蝕成為眼下投資者最為關注的話題。對此,交銀施羅德先進制造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黃義志在最近舉行的交銀施羅德財富萬里行活動中表示,挖掘未來十年十倍增長的產業是抗通脹保資產的途徑之一。
黃義志表示,“房地產行業將會持續受到政策壓制,而設備投資擴張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中期方向,并可能是新一輪資本投資周期重啟的起點,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準備與前奏,所以我們提出的先進制造業是未來配置核心的觀點。從歷史經驗看,這也是經濟滯脹階段的不二選擇。當然按照通脹的邏輯,先進制造業在通脹超預期的初期可能會面臨調整的壓力,但在通脹穩定的過程中,會體現出歷史的必然規律。”
黃義志進一步表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生產技術裝備,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在中國產業升級主線下,裝備制造業有望涌現出許多投資機會,預計這些行業在未來十年的發展都會處于黃金時期。包括高速鐵路、通信設備、智能電網、國防軍工、航空工業等等都有望成為未來十年十倍增長的產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正當其時。”
今年以來經濟的穩定增長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今年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達最高值14.9%。雖然3月略降為14.8%,但下降空間不大,經濟增長處于維穩狀態。交銀施羅德投研團隊預計,2011年全年的GDP增長可能會達到9.6%。
在談及投資策略時,黃義志表示,“十二五”期間,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成為了新產業政策的主導方向。正在發行的交銀制造基金,正是看中了這其中的投資機遇。他認為,“雖然我國已躋身于制造大國行列,但大而不強的矛盾始終困擾著行業科學發展。在高端裝備領域,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仍依靠進口。多數出口產品是貼牌生產,擁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他認為,“十二五”期間,調結構將成為裝備工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掌握主導產品的核心技術,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產品和知名品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高端裝備產量的占比提高到15%以上,基本保障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8-05
2025-05-16
2025-05-13
2024-09-23
2024-09-06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