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為0.13噸標準煤/萬元,萬元增加值能耗為0.50噸標準煤/萬元,實現節能22751.88噸標準煤,昔日的能耗大戶如今已成了節能專家。
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是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內規模較大的石油化工企業。企業的原材料81%靠外購,生產重柴油、液化氣、丙烯、石腦油、瀝青、焦炭等產品,是河口的能耗大戶。以前企業煤、電、燃料油等能源的耗費,占全年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6,現在這個比重已降到1/8。
高能耗、高成本曾讓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這樣的能源企業遭受了沉重打擊,讓企業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企業的出路在哪里?河口區質監分局多次上門服務,為其尋找脫困良方:靠能源計量技術,助企節能降耗。
幾方會診之后,中海石油東營石化痛下決心,依靠能源計量降能耗,圍繞節能減排搞技改。企業董事長劉士勤說,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越是要舍得花大本錢,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2009年下半年,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開始掏錢搞節能技改,累計投入300多萬元對鍋爐和生產線系統進行全面改造:29臺YB系列隔爆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設備被請出了車間,新引進加制氫汽提塔回流灌排放氣回收項目及加制氫循環水池改造項目取而代之,以達到節能的效果。不僅如此,老式的電機也全部被淘汰,換成了節能電機。生產設備實現升級后,勞動生產率大大提升,并且節能效果立竿見影,節能技術的運用使公司每天的耗煤量降到了96噸左右,節能電機實現16%的節能。
節能降耗帶來的成本降低,不僅提升了利潤空間,更重振了企業士氣。2010年該公司銷售收入23億元,實現了10%的增長。
嘗到了技改甜頭后,企業開始強化了“計量就是計錢”的意識,繼續動腦筋挖潛力,把節能降耗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據節能工作小組負責人韓祚平介紹,近兩年來,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在河口區質監分局的幫扶下先后配備了常減壓裝置、延遲焦化裝置、催化裂化裝置和氣體分離裝置等設備,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真正實現了降低成本和節能環保的雙贏。
目前,公司正在進行常減壓裝置的改造擴建工程。改造完成后,年加工能力將達到150萬噸;自東營港碼頭至公司廠區的原油輸油管線也即將鋪設,建設項目都將于兩年內完成。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加工原油能力將達到500萬噸,實現產值280億元,創利稅60億元以上。
“全年節煤8200多噸,獲直接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這是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節能降耗的成效。但是河口區質監分局計量人員還有一種算法,9000噸煤燃燒,等量于1.09萬輛汽車跑1萬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的這一次“升級”,既是一場轉型增效的“翻身仗”,更是昔日“能耗大戶”向今朝“節能專家”的華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