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訪國家水資源計量站總質量負責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標準與計量中心主任馮杰
水利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的意見》中,要求建立健全農業節水增效制度政策體系,明確提出完善農業用水計量標準體系,加強農業用水計量監測設施建設、管護和精度等方面標準制修訂;要加快計量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完善計量監測體系;規范計量監測設施安裝、使用和維護,定期檢定校準,提升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監測覆蓋面、準確性、實用性。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也是國家質量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支撐。當前,我國農業用水計量標準體系和計量監測體系建設進展如何?面臨著哪些難點,需采取哪些舉措應對?記者對國家水資源計量站總質量負責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標準與計量中心主任馮杰進行了專訪。
問:強化用水計量對于推動農業節水增效有何重要意義?
馮杰:計量是通過標準化的方法和工具,實現計量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核心是獲得準確的數值,是關于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其目的是建立和維護測量的標準和規范,確保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為測量提供統一的計量單位、標準和量值傳遞體系等。計量具有準確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四性的特點。
水資源計量主要是對地表水水量、地下水水量、水質和水生態進行監測計量,有助于水利行業準確掌握水資源現狀和開發利用情況,是實現水資源正確評價、合理調度及有效控制,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剛性約束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全國數字孿生平臺數據底板的重要基礎。
2025年5月,由水利部指導、依托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建設的國家水資源計量站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成立,填補了水利行業水資源計量領域的空白,同時也為推進重點領域節水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目前,全國核查登記取水口超過590萬個。然而,由于部分取水計量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不夠規范,可能導致取用水戶因用水計量產生的糾紛難以裁決和取用水監管難。水資源計量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基礎,是建設農田水利的重點。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灌區現代化建設,量測水設施投入量大面廣,如何確保這些設施正常使用和數據準確可靠是當前面臨的緊迫需求,也是國家水資源計量站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
問:當前我國農業用水計量標準體系建設進展如何?
馮杰:當前,堅持水利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三統籌、一具備”原則,我國農業用水計量標準體系正在不斷豐富和完善,農業用水計量標準體系建設成效初顯,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框架,已發布實施了30余項農業用水計量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
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最大節水潛力所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節水,水利部明確了建立健全包括農業用水計量監測體系在內的農業節水增效制度政策體系。“十四五”以來,中央資金支持的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已完成新建改造量測水設施2.8萬處,并不斷完善干支渠口門計量體系,積極推進斗口計量,灌溉機井和小型泵站推進“以電折水”。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強化水資源計量方面仍存在監測計量設施安裝不規范、維護檢修不及時不到位、未進行定期校準、數據穩定性和準確度需要提高等問題。
問:如何進一步提升農業用水計量的覆蓋面、準確性和實用性?
馮杰:國家水資源計量站將重點開展農業用水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和計量標準裝置研制,強化計量設施規范安裝和運行維護,進一步提升農業用水計量的覆蓋面、準確性和實用性,為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堅實計量技術支撐。
一是完善農業用水計量標準體系。堅持“三統籌、一具備”,加強農業用水計量監測設施建設、管護、精度等方面標準的制修訂,加快制訂《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監測與評價導則》《明渠雷達流量計在線校準規范》《測控一體化閘門流量計在線校準規范》《明渠堰槽流量計在線校準規范(超聲時差法)》等,修訂《灌溉渠道系統量水規范》等。
二是加強農業用水計量標準裝置研制。針對農業用水計量監測設施,抓緊研制計量標準裝置,尤其是便攜式計量標準裝置,獲得國家和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計量標準考核證書,面向灌區開展超聲流量計、多聲道超聲流量計、明渠堰槽流量計(量水堰、量水槽)、電磁流量計、差壓式流量計等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工作。
三是規范農業用水計量設施安裝和運行維護。依托國家水資源計量站等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校準機構,構建面向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大中型灌區和用水戶的計量器具檢定校準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計量器具規范安裝和定期檢定校準,實現計量設施分級管理和全生命周期臺賬管理,提升計量監測的準確性。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5-16
2025-05-13
2024-09-23
2024-09-06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