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童光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對計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2006-03-31)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199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要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同時,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規劃了一批節能重點工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重點工程。這對于計量科技工作是一個新的機遇,也是一個新的開端。在‘十一五’期間,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保證測量正確、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加強自主創新、引領中國計量科學的未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自主創新來創立自己的品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童光球最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童光球認為,“十一五”規劃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是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全國經濟、社會發展。這與計量本身的作用也是一致的。計量是一門關于測量的科學,與科學發展觀有著重要的聯系。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基礎要有科學的數據來支撐,在不同的發展領域都要有科學的數據,這是做出科學判斷的基礎,而任何科學數據的來源都離不開計量。無論是傳統的制造業領域,還是在高新技術產業,計量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先進的制造業需要先進的制造手段,在高技術領域很重要的一個應用就是計算機,這好比制造業的腦袋。計量就好比制造業的眼睛,它能給制造業提供測量準確的數據,幫助腦袋去指揮手腳??具體的執行部分協同工作。計量已經不單單是制造業的一個工具,它已經是現代制造業本身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據了解,從2005年開始,計量院就已經啟動了兩項具有原創性的科研工作。2006年,還有一項原創性工作也開始啟動。今年啟動的這項科研工作在世界上都是具有探索性的。實驗室建設方面,計量院同樣有一批重點項目在“十一五”期間投入使用,如將建立空調制冷效率實驗室、節能方面的常用綜合測量儀器校準實驗室等。
童光球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后對計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對農藥殘留物的測量要求由以前的百萬分之一(ppm)變成了現在的十億分之一(ppb),準確度、分辨率都提高了,同時對綜合檢測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計量工作可能要求在生產的現場完成,而不是在實驗室,這就要求計量工作人員有更高的綜合素質,還要拓寬自己的支撐面。
“可以說,無論是從設備、資金等硬件看,還是從科研人才、科研氛圍等軟件看,中國的計量工作已經進入自主創新的大好階段。”童光球最后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