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機關破獲的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重大案件中,北京初步建立的檢測指標體系,對“地溝油”現出原形起到了關鍵作用,為確定“地溝油”的危害等提供了技術支撐。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介紹說,6月份以來,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組織行業內檢測專家,對“地溝油”鑒定技術開展評估。沒有“地溝油”樣本,檢測人員就支起炒鍋,模擬真實版的“地溝油”產生過程,隨后又支起容器煮沸,將油水分離,再用吸附劑去除雜質,用活性炭除味、提煉……在近3個月里,檢測人員綜合運用色譜分析、光譜分析、理化分析及基因鑒定技術等現代分析測試手段,先后對80多個技術指標進行了全方位篩選,通過對油中殘留物的鑒定,最終確定了查出“地溝油”的4類有效指標,初步建立了“地溝油”檢測的指標體系。
指標一:多環芳烴(PAHs)。多環芳烴是食用油加熱如炒、烤、炸、煎等后產生的含多個苯環的芳香族化合物,屬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絕大多數PAHs已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列為致癌物。
指標二:膽固醇。食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膽固醇或含量極低。技術人員根據地溝油中可能含有動物源性成分,推斷如果檢出膽固醇并超過一定范圍,可懷疑該油脂為“地溝油”。
指標三:電導率。正常油脂幾乎是不導電的,但油脂酸敗后產生的各種極性物質可使油脂產生導電性?!暗販嫌汀庇捎趽诫s了大量金屬離子而產生導電性,電導率較高。
指標四:特定基因組成。“地溝油”是多種不同來源的廢棄油脂混合而成,往往含有動物油脂,檢測人員根據分子生物學基因鑒定方法,鑒定油脂中的動物基因,來判定食用油中是否含有動物源性成分。
警方證據還顯示:用“地溝油”煉制食用油的工藝流程僅是物理分離,個別專家稱“地溝油”煉制食用油工藝復雜、成本昂貴是不符合事實的誤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