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了解到,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中性束注入系統(NBI)測試臺近日在進行大功率離子束引出實驗過程中,首次成功獲得兆瓦級強流離子束。
負責這項研究工作的胡純棟研究員介紹說,EAST中性束注入系統(NBI)測試臺在實驗過程中,成功獲得束能量50千伏,束流22安培,束脈寬106毫秒的引出束流,離子束功率達到1.1兆瓦。測試結果圓滿達到了EAST-NBI兆瓦級強流離子源研制的階段性計劃目標。這表明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臺兆瓦級強流離子源以及大功率中性束注入器實驗裝置,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階段性實驗成果。
據介紹,“EAST裝置輔助加熱系統”是國家“十二五”大科學工程,2010年7月正式立項,它是使EAST具有運行高參數等離子體的能力,從而可以開展與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密切相關的最前沿性研究的重要系統。其主要包括低雜波電流驅動系統、中性束注入系統這兩大系統。
中性束注入系統廣泛涉及等離子體物理、強流離子束、精密機械制造、高真空、低溫制冷以及輻射防護等多學科技術領域。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NBI工程團隊的科研人員2011年下半年,夜以繼日地對基于NBI綜合測試平臺的強流離子源裝置進行放電測試、老化鍛煉、子系統聯調等逐項實驗,在首先獲得離子源100秒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的基礎上,終于首次達到了兆瓦級強流離子束研制的階段性計劃目標。
胡純棟介紹,此次實驗結果將為下一階段長脈沖高能量的離子束調試打下堅實基礎,并為EAST輔助加熱系統最終目標??2至4兆瓦中性束注入系統的研制提供強有力的可靠支持。
中國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參與國之一。EAST是由中國獨立設計制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2007年3月通過國家驗收,并在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實驗成果。其科學目標是為ITER計劃和中國未來獨立設計建設運行核聚變堆奠定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